黄药子为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块茎,又名黄独。其性寒,味苦、咸,有小毒。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功能化痰散结、解毒消肿、凉血止血。化痰散结,用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肿;外用治疮疖。主治瘿瘤瘰疬、无名肿毒、咳喘气逆、癌症肿瘤等病症。特别提示:黄药子有导致严重肝损伤之可能,需遵医嘱服用并定期检测肝功能。
用黄药子止血古已有之,目前止血机制尚不清楚,仅有动物实验证明在小鼠剪尾前30min,给小鼠腹腔注射黄药子流浸膏,可以看到有止血的作用。
黄药子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常用于盆腔炎、睾丸炎等验证的治疗,黄药子的抗炎成分为黄药子乙素,对亚急性验证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有实验发现黄药子有机溶剂提取物对乳房炎链球菌、鸡沙门菌、牛津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药子乙酸乙酯和丙酮提取物的抑菌效果较显著。
黄药子还可以治疗慢性气管炎、百日咳、小儿顽固性哮喘、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乳腺癌、宫颈癌、肺癌等多种疾病,临床上黄药子药理功效极广。
①用于癌肿,如胃癌、食道癌,可单味泡酒或制丸长期内服。泡酒用黄药子300克切片、白酒1500克共装坛内封口,用糠火煨2小时,取出稍凉,放于冷水中浸7天取汁服,每日3次,每次15--30ml。
②用于甲状腺肿,可与夏枯草、昆布等同用。
③用于疮痈肿毒、脉管炎及蛇毒虫咬伤,可单用煎服,也可用鲜品捣烂外敷。
2、凉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等证,单用或与其他凉血止血药同用。鉴别应用:黄药子与山慈菇,皆能解毒、消肿,且散瘀祛痰,然黄药子能凉血降火、消瘿解毒,治“恶肿疮瘘”、瘿疾结核,近年用治甲状腺肿或配制酒剂试用于肿瘤。
①配昆布:昆布能清热,有消痰软坚、清热利水之功,黄药子善清泄肝肺之火,二药相伍,共奏消痰软坚、散结消瘿之功,对于治疗痰火凝结之瘿瘤瘰疬极为适宜。
②配蒲黄蒲黄,生用化瘀止血无留瘀之弊,炒炭偏收涩止血;黄药子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二药合用,蒲黄能增强黄药子止血之功,黄药子又能助蒲黄清热解毒之力,故二者常相伍为用,治疗血热妄行之各种出血证。
黄药子含二萜类化合物黄独素(黄药子萜)A、B、C,还含有碘、皂甙、鞣质,还原糖等。黄药子含淀粉40%以上,此外还含有单宁和少量薯蓣皂角等。实验研究证明,黄药子对肉瘤180有抑制作用;其油剂对子宫颈癌14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对消化道肿瘤及甲状腺瘤也有一定抑制作用。还有其他学者临床实践结果发现,黄药子醚提取物的作用很强,体内研究发现,醚提取物不仅具有杀伤腹腔积液中肿瘤细胞的作用,且还能促进肿瘤细胞退化,增加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反应性,使肿瘤下拨表明结构发生变化,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反应性,使肿瘤细胞表明结构发生变化,出现微绒毛倒伏、减少。
配方:1、黄药子与白花蛇舌草、石打穿、石见穿、摘叶等配伍治疗热毒郁结、痰壅气滞的食道癌、胃癌。
配方:2、黄药子与夏枯草、昆布、海藻、山慈姑等配伍治疗郁火炽盛、痰火胶结的鼻咽癌、甲腺肿瘤、淋巴肉瘤。
配方:3、黄药子与蒲公英、瓜蒌皮、石韦、黄芩等配伍治疗痰涎壅盛的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