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袁氏中医疗法”保护单位
郑州市基层中医传承特色疗法袁希福工作室
郑州袁氏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在坐诊时,袁希福老中医给一位乳腺癌患者问诊,观察其舌象,舌紫暗、苔薄白、舌下脉络瘀堵,属气滞血瘀。表示病人有这个“瘀紫舌象,如果不加以改善,后续马上就会转移。”遂计划在药方里,加一些活血化瘀类的药物调理下。
血瘀状态下容易转移
这并非危言耸听,老中医认为“瘀”是癌症病人三大基本病机之一,气滞血瘀之下,转移概率会大幅提高。
举个例子就好理解了,“小河流水,水面上如果有根木头,你观察一下会发现,水流速越快,木头就会顺流而动。可一旦水流慢下来甚至堵塞,木头很快就会靠岸,漂到河岸上。”癌细胞就是木头,血液就是河流,通过血液转移的癌病灶,一旦患者气滞血瘀,血液循环不畅,形成堵塞,癌病灶就会“附壁”,牢牢抓在周围的血管壁上,抓到哪里就在哪生根发芽,转移扩散。
而从中医舌诊来看,“瘀紫舌”的病人便属“气滞血瘀”之象,所以每每见到这类患者,要不已经转移,要不很快几个月后可能就会转移,需要及时预防。
求平衡,是中医抗癌的关键
“血瘀致转移”是袁希福老中医抗癌理论的一环。老中医认为,癌症属慢性病,病人由轻症转重症是一个“正气盛到正气虚,再到邪气盛”的演变过程,这期间“元气亏虚,气滞血瘀,癌毒结聚”是癌症基本的病机、病因表现,“气虚、瘀阻、邪毒”三种病机交织一起,并相互促进,故而在临床上,需“扶正、通瘀、攻毒”三大思路并重,方可有利于患者机体调节,改善脏腑气血功能,减轻肿瘤负荷,起到扶正抗癌的目的。
《黄帝内经》中健康状态对应“阴平阳秘”“阴阳平衡”,“扶正、通瘀、攻毒”的目标便是求得内在脏腑、气血、阴阳平衡,以达到内环境稳定,实现根本上的康复。中医治本便体现在此,这种情况下,病情稳定会更长久,复发转移风险会更低。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 www.xifu120.com
电话:0371-63962677 投诉电话:0371-63395632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70号(河南博物院对面)
广审号:(豫)中医广【2025】郑第 03-03-059号 网站地图
扫一扫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