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又名牛子、大力子、黑风子、恶实等,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北、西北、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区。其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风湿咳嗽、咽喉肿痛、斑疹肿痛、斑疹不透、风疹瘙痒等病症。此外,牛蒡子还是中医治疗肿瘤的常用药,可用于治疗舌癌、扁桃腺腺瘤、直肠癌、宫颈癌等多种肿瘤疾病。
牛蒡子辛散苦泻、寒能清热,因而具有疏散风热、宣肺利咽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等病症。
牛蒡子有很好的润肠通便的作用,因为含有能促进大肠蠕动的粗纤维,还含有一种可促进大肠内有益菌生长的酵素。因为其本身就有清热解毒祛火的功效,而便秘就是因为上火的一种,所以牛蒡子非常有利于便秘的改善,对于防治痔疮和直肠癌有很好的效果。
牛蒡子具有宣肺利膈、祛痰止咳的功效,常用治疗肺热喘咳,阴虚火旺,可以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
牛蒡子也有帮助人减肥并且预防结石的效果,这时因为牛蒡子含有水溶性膳食纤维和菊糖,能让胆固醇排泄正常,并肝肠循环的但故常,减少脂肪的吸收,从而达到降低血脂和减肥的目的。并且还能增加胆盐的排出与胆固醇的排泄,所以具有防治结石的作用。
木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功效,对急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此外,外用还可以治疗无名肿毒、一般性疮疡等,也有一定的效果。
通过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小鼠降血糖实验表明,牛蒡子提取物对糖尿病模型小鼠具有降血糖作用。且与水提物相比,牛蒡子乙醇提取物总体上效果更好,因此推断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乙醇提取物中,为脂溶性成分。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牛蒡子具有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有抑制作用,其解毒排脓、散诸肿疮疡效果较好,有抗结核作用。
牛蒡子是中医治疗肿瘤的常用药,可用于治疗肝癌、前列腺癌、皮肤癌、乳腺癌、结肠癌、胰腺癌等多种肿瘤疾病。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证实牛蒡子具有抗肿瘤作用,主要通过细胞周期阻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分化、直接细胞毒作用、抑制肿瘤细胞转移、抗突变、增强免疫等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材料:连翘6克,牛蒡子5克,绿茶1克。
食用方法:上三味研末,以沸水冲泡,不拘时当茶温饮。每日1剂。若煎,则不宜煎沸过长。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透疹。
材料:蝉衣、生甘草各3克,牛蒡子9克,桔梗5克。
食用方法:按原方用量比例,共为粗末,置保温瓶中,以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功效:疏散风热、止咳开瘖。
牛蒡子是中医治疗肿瘤的常用药,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证实其对肺癌、皮肤癌、乳腺癌、结肠癌、胰腺癌、肝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观察牛蒡子醇提物对实体瘤抑瘤率和腹水瘤生命延长率的影响,发现醇提物3个剂量组对小鼠宫颈癌的抑瘤率和生命延长率均>30%,且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牛蒡子醇提物对小鼠宫颈癌有一定的抗癌疗效。现代研究已经证实,牛蒡子中含有多种抗癌成分,如牛蒡子苷、牛蒡酚、罗汉松脂素等,可通过细胞周期阻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分化、直接细胞毒作用、抑制肿瘤细胞转移、抗突变、增强免疫等发挥其抗癌功效。
配方:配方:牛蒡子、桔梗、黄芩、栀子、知母、半枝莲、黄柏、麦冬各20g,山豆根、马勃、生地、元参各30g,金果榄、僵蚕各15g,壁虎3条。每日一剂,水煎服。
配方:牛蒡子、桃仁、杏仁、皂角刺各6g,川贝母、炒牡丹皮、炒丹参、山慈菇、炮甲珠、海藻、昆布、川郁金、忍冬藤、小蓟各10g,桔梗5g,酒玄参12g,夏枯草15g,三七末(冲服)3g。
配方:牛蒡子、杏仁各30g,通草60g,射干、昆布、诃子、海藻各120g。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约10g,每服1丸,噙化,咽津下,每日服3次,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