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袁氏中医疗法”保护单位
郑州市基层中医传承特色疗法袁希福工作室
郑州袁氏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来希福医院代诊的患者,袁院长大多要求:CT片、报告单可以不带,但舌苔、面色照片一定要带。似乎特别注重患者的舌象和望诊这块,这是为什么呢?
日前,有位患者一来,袁院长就说他的舌苔和常人不一样,这种“瘀紫舌”,基本都会转移,这个依据什么呢?
“望闻问切”望诊居首
在《韩非子·喻老》中有一篇:扁鹊见蔡桓公(也称齐桓候)的故事。原文如下: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中医四诊的望闻问切,最早起源于《难经》:““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由此可见,望诊在中医四诊居于首位。
而清代医家章虚谷在《医门棒喝》中也指出:“观舌质 , 可验其病之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邪之寒热深浅也。”望舌作为望诊中重要的一环,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和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之一。袁希福院长多年来观察过众多的舌象,发现肿瘤患者的舌质、舌苔、舌下络脉各有不同的特点(如下),故而,他非常推崇舌诊,更直言,“CT片、检查报告不带也可以,毕竟病就是这个病;但没有舌苔、面色照片,肯定不行。”
一些肿瘤患者常见的舌象
放疗舌象:放疗后的患者可能有疲乏、消化不好、抵抗力下降等症状。其舌头多会舌质深红,少苔,舌面少津,舌体较廋嫩,可以看到裂纹。
化疗舌象:健康人或病情较轻的人,舌质是淡红鲜明、舌体柔软、大小适中,舌苔薄白滋润,舌色红活。而化疗患者舌质多数偏暗红和紫色,且晚期患者要多于早期,尤以胃、贲门癌最明显。舌苔多数是白腻苔、白厚苔,舌体胖大、有齿痕,舌下络脉可见增粗、迂曲,或见屈曲成团,形成珠状瘀点。
那么,“瘀紫舌”为什么会转移呢?
肿瘤易出现转移的舌象:大多舌质青紫、暗紫,舌面多数还有瘀斑或瘀点,舌下络脉(特征明显)增粗、迂曲,或见屈曲成团,形成珠状的瘀点。
袁院长提到,瘀紫舌,中医认为是血瘀,血液循环不良。现在研究叫微循环障碍。如果有这种舌质、而且还是癌症病人,就很容易转移。
主因有两方面:其一,癌症转移途径有三种,第一就是血液转移,血液转移是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所谓转移,就是从原发部位脱落下来的癌细胞,迁移到其它部位组织,又长出来。那么,血液微循环障碍的人为什么容易转移呢?这种病人血管壁往往会出现破损,血液粘稠度高,癌细胞容易停留在血管壁受损的地方,医学上叫着壁。它粘住了血管壁,就容易生根发芽,如果癌细胞是在血液里一直不停留的在循环,它不着壁。就像草籽,洒在小水沟里,水沟再循环,草籽就不会粘在小沟河边,就不会发芽。
其二,是这种病人往往免疫力低下,体内的抗癌因子弱。正常人体内也会有癌细胞,不过免疫力强,抗癌因子可以识别体内游离的癌细胞,进行剿灭、吞噬,故而不必担心。而瘀紫舌的人,这种功能非常弱,不容易识别癌细胞,不容易把癌细胞吞噬掉。所以癌细胞在血液内就容易存活下来,伺机转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 www.xifu120.com
电话:0371-63962677 投诉电话:0371-63395632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70号(河南博物院对面)
广审号:(豫)中医广【2025】郑第 03-03-059号 网站地图
扫一扫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