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袁氏中医疗法”保护单位
郑州市基层中医传承特色疗法袁希福工作室
郑州袁氏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自古以来,人们常“谈癌色变”,认为那是不治之症,也有人说:“十个癌症九个埋,还有一个不是癌”,对癌症惊恐万分,近30年来,科技不断进步,医学不断发展,治疗方法不断改进,但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逐年上升,也夺走了许多人宝贵的生命,2014年全球癌症报告:中国新增和死亡病例世界第一;全球平均每8个死亡病例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
在所有的疾病中,癌症是最可怕的,它带来的不单是肉体上的痛苦,最可怕的是心理上的折磨。人总是要死的,但是癌症不仅意味着死亡,而且可能还意味着将要经历一个由于癌症本身或治疗所带来的日益加重的痛苦过程,直至死亡。人们对心血管疾病、感染或糖尿病等疾病不觉可怕,不论他们想法是否正确,他们总是相信这类疾病即使不治疗,机体也是可以战胜这些病,但是人们恐惧癌症的缘由不仅在于不能根治,而且还在于治疗本身的副反应以及治疗后的形体的改变等。
一般地说,患者及家属应知道患了癌症,这样才不至于使家属忽视了对于病人的照顾,也不至于患者不知道病情而不配合治疗,才可以避免人人都知道的事却装作不知道的荒唐局面。
家属应该调理自己的情绪,理性对待亲人患癌的事实,有时他们会产生一种负罪感,误认为病人患癌症是家属的一些行为的结果,或者如果早些时间去看病也许能治,家属由于生气和失望有可能向医生发泄,因为他们是与患者接触最直接、有关的人,悲伤可以蹂躏整个家庭,医生应劝说家属,切记千万不要也发脾气,毕竟局外人是永远体会不到他们心灵所承受的痛苦和折磨。
医生的态度是关系癌症病人最终结局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第一位给病人看病的医生。假如一个医生持悲观态度,认为癌症不能治,那么就不能说服病人去接受治疗,尤其是那些大多数不是从事癌症治疗的专科医生,由于偶尔才见到一个癌症病人,所以容易持上述态度,而从事癌症治疗的专科医生,对待癌症及其患者则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不同在于他们持有积极的态度,认为癌症有“治”可能,这种结果往往建立在医患关系信赖的基础上,并长期的、积极的配合治疗,医生要永远强调有希望的一面,但不要过于乐观以致使患者及家属不相信。
传统观念认为医疗的目的应是“治”,然而还应认识到医疗也包括现实的,有时只是有限的目的,让不能治的癌症患者知道他并没有被抛弃,而且医生愿意并且有能力解决他所遇到的问题,总之,医生绝对不能对癌症患者说“我对你已经没有办法了,你不需要再找我了”。因此医生不能轻易给癌症晚期患者判“死刑”,因为部分患者曾被认为是“临终”或“无望”,经适当治疗后却可以生存几个月或数年。
周某,男,50岁,河南南阳人,2015年8月患者因“腰痛”被河南省中医院诊断为“腹膜后分化癌,肝内多发转移,下腔静脉、肾静脉血栓”,该院接诊医生告家属:“患者没希望了,还剩三个月,回家为他做点他喜欢吃的吧”。家属听后也觉没希望了,将病情告诉患者,患者感到绝望回家等死,过了三月,患者并未去世,但病情逐日恶化,奄奄一息,骨瘦如柴,大小便解不出,腹胀痛剧烈,从脚一直肿到大腿根,吃不下饭,痛苦万分,家属认为当时接诊医生判断不准,不忍看着他痛苦难受,四方打听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找袁希福院长开了10天中药回家试试,本来家属不报任何希望,但是患者服完药后上述症状皆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还催着让家属及时取药治疗,其实他也怕死,想多活两天。从今年8月到现在,已过了4月,经中医治疗1月后患者情况逐日转好,吃饭有味,腿肿褪去,大小便通畅,家属转述他的原话“我看见曙光了,再去给我取点药吧”,按照他目前的状况,在无其他突发意外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再活三月甚至更长,换句话说,若当时接诊医生不那样说,让他去其他地方试试,也许情况大不一样;又或许最后患者还是不行,无法治,但治疗期间能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便也达到了治疗效果和意义。
总之,不管是医生,还是家属,都不能轻易给癌症患者判“死刑”,而患者本人更是不能放弃自己,“自助者天助也!”,自己不放弃,家人不放弃,医生不放弃,患者才会有“重生”的希望,奇迹的出现。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 www.xifu120.com
电话:0371-63962677 投诉电话:0371-63395632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70号(河南博物院对面)
广审号:(豫)中医广【2025】郑第 03-03-059号 网站地图
扫一扫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