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爪草,又名三散草、金花草、小毛莨、猫爪儿草、猫爪子等,为毛莨科毛莨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因沿藤身长着一些像猫爪一样的钩刺而得名。猫爪草常生于平原湿地、田边, 也可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主产河南、安徽、浙江等省。猫爪草是我国著名的药用植物,主要以块根入药,含有内酯类、不饱和脂肪酸、黄酮、氨基酸等多种成分,具有散结、消肿、清热、解毒等作用,是中医治疗瘰疬、淋巴结核、咽喉炎、肺结核、疟疾等症的常用药。此外,猫爪草还是中医治疗肿瘤的常用药,可用于治疗肺癌、胃癌、食道癌、乳腺癌、甲状腺癌、淋巴瘤等多种肿瘤疾病。
抗结核菌及其他细菌
对于猫爪草抗结核菌的机制,通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QC-RT-PCR)方法及PCR方法,对猫爪草有效成分小毛茛内酯(Tern)进行了抗结核菌分子免疫学机理的研究 。结果表明Tern可能诱导周围血管GLS基因高水平表达,杀灭胞内致病菌MBT,并呈剂量依赖性,对耐药的与未治疗的肺结核患者诱导水平差异无显著性。进一步研究表明,Tern可能通过促进GLSmRNA的表达,增强机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菌能力,从而达到抗结核休眠菌的作用;另外还可能通过减少结核休眠菌16KDa小热休克蛋白(16KDaSHSP)基因的表达,在激活休眠菌的同时促进GLSmRNA高水平表达,增强机体CTL杀菌能力,达到抗耐药菌的作用。
抗肿瘤作用
通过猫爪草的不同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的作用,采用系统溶剂法提取猫爪草皂苷及多糖,运用MTT和集落形成实验法观察不同浓度的皂苷及多糖对体外培养的肉瘤S180、艾氏腹水瘤EAC及人乳腺癌细胞株的影响。结果发现猫爪草皂苷及多糖对三种肿瘤细胞株的生长和集落形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皂苷给药量与抑瘤率和集落形成明显地呈正相关关系,而多糖有一最佳浓度。研究还发现猫爪草的乙醇提取液对肿瘤坏死因子(TNF)有较强的诱生作用,在被筛选的36种中草药中,猫爪草(70%的乙醇浸膏)诱生TNF作用最强。
抗炎作用
研究发现,复发猫爪草水提取物的抗急性炎症的作用显著,原因可能是通过抑制毛细血管的扩张,降低通透性,使渗出液减少以达到抗炎作用。因此,猫爪草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非结核性淋巴结炎、慢性咽炎等有显著疗效。
保护性抑制作用
研究发现,猫爪草对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呼吸系统及肠壁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可使血压一时性下降,对血管却无扩张作用,推断该药对人体可能起保护性抑制作用,有利于改善体质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猫爪草的药用价值非常高,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肺结核、淋巴结核、淋巴结炎、咽喉炎、乳腺增生等,而且其还是中医治疗肿瘤的常用药,对多种肿瘤疾病,如肺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等均有一定的疗效。如猫爪草配伍其他中药治疗95例肺癌晚期患者,总有效率为61.1%(58例),6例病灶缩小,32例生存期达到3~5个月,15例生存时间超过6个月,45.3%的患者生存1年以上。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猫爪草注射液对小鼠S180、S37、EAC等肿瘤株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有关其抗肿瘤的机制,曾有人从微量元素与健康的角度认为,癌症患者血清中Cu/Zn值升高,两猫爪草Cu/Zn值趋向与癌症患者Cu/Zn相反, 因此可能有助于调节患者体内Cu、Zn平衡而发挥抗癌效果; 研究发现,猫爪草皂苷及多糖对肉瘤S180、艾氏腹水瘤EAC及人乳腺癌细胞株MCF27的3种肿瘤细胞株的生长和集落形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皂苷给药量与抑瘤率和集落形成明显地呈正相关关系,而多糖有一最佳浓度。猫爪草的有效成分对肿瘤坏死因子有诱生终用,从而能特异性的杀死肿瘤细胞和异常的吞噬细胞,对正常组织则无不良影响。
配方:猫爪草、鱼腥草、仙鹤草、山海螺、蚤休、天门冬、生半夏、浙贝母、葶苈子等,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配方:猫爪草、壁虎、半夏、鸡内 金、威灵仙、三七、水蛭、草豆蔻等,水煎服,每日一剂。
配方:猫爪草、太子参、当归、条芩、香附、元参、夏枯草、泽泻、海藻各、昆布、炮山甲、赤芍、海浮石、丹参等,水煎服,每日一剂。
配方:猫爪草、蛇莓、牡蛎、夏枯草等,水煎服,每日一剂。
配方:猫爪草、重楼、乌蔹莓、水红花、薏苡仁、大黄等,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