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袁氏中医疗法”保护单位
郑州市基层中医传承特色疗法袁希福工作室
郑州袁氏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我们都知道,中医是一种很神奇的医学,它有“望、闻、问、切”四诊法,通过四诊法主治医师便可以知道病人的病症出现在身体的哪个部位,并且在病的初期就可以诊断出来,不像西医一定要借助大型的医疗设备,且只有当病变达到某种程度才可以确诊。另外,中医有针灸和穴位之说,在发现病情之后,找到相应的穴位并在其部位下针便可达到治疗的目的。只是对于非学医人士来说,穴位可以通过自学轻易找到,但是下针就不是,每个人都敢尝试的了。
这种情况下,下针的效果固然不错,但是对于不会或者是不敢下针的人来说,用特定的方法按揉挤压穴位同样可以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另外,下针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医生也不建议盲目的学习,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还是保守的方法更安全,那么我们就先来看一下常见的预防胃癌的保健穴位。
由于人的高低、胖瘦不一,再用手指测量的过程中,要用自己的手指在身上测量找穴,这样的话位置找的会相应准确些。
上脘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面正中线上,肚脐上五寸。是食物进入胃的通道,因为它与食管相对应。
在按揉此穴的时候,可以把食指和中指并拢起来,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按压,大约三分钟就可以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了。按压上脘穴的目的是缓解由于吃得太多或者过快而引起的胃痛、消化不良、胃胀、恶心、呕吐等一些其它症状。
中脘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面正中线上,肚脐上四寸。因为它所在的位置占据了胃的大部分,所以刺激这个穴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胃的不适症状,可以说是万能胃药。按揉方法也是把食指和中指并拢起来顺时针按揉就可以了。按压中脘穴只要是治疗食欲不振,增强胃的蠕动功能,延缓胃酸,反酸胃痛等症状。
下脘穴:在下腹部上,前正中线上,肚脐下两寸。它是胃和小肠的结合处,主管着食物从胃进入小肠的环节。刺激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腹胀、不消化还有胃炎、胃痉挛等症状。
水分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方一指处。可以用手指腹以画圆圈的方式按揉,主要改善便秘状况,防止肠胃病。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它是人体第一大补穴。俗话说“针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按压这个穴位,可以加强胃的蠕动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主要针对胃胀、胃痛、反酸、恶心、消化不良、便秘等一些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经常按揉这个穴位可以延年益寿。
穴位是人体很重要的保健知识,它和经络一样,是不能看出来的,但是懂得常用穴位对人体的保健有着极为重要的辅助作用。以上几个穴位对预防胃癌有很大的帮助。在平时的生活中都可以随时做自我保健,注重身体,关爱健康。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 www.xifu120.com
电话:0371-63962677 投诉电话:0371-63395632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70号(河南博物院对面)
广审号:(豫)中医广【2025】郑第 03-03-059号 网站地图
扫一扫 关注我